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課程及評估

1.   課程宗旨
      本課程的宗旨,是讓學生能夠:
(1)  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由來、發展及相互關係,從而掌握事物的變革軌跡及發展趨勢,幫助他們能以古鑑今,善作生涯規劃;
(2)  整理、綜合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運用歷史探究的方法,提升個人思辨及評價史事的能力;
(3)  培養解難、內省、批判及創意思維等技能,提升他們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及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
(4)  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培育個人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責任感;
(5)  體會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欣賞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所在,認同國民身份及尊重不同的文化與承傳。

2. 中國歷史科 課程指引 (中一至中三)

1.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中國歷史科(中一至中三)中學課程綱要》(1997)自1998年開始施行,推行已有二十年,為了配合歷史教育和學校課程的最新發展,以切合學生未來的需要,故此有需要對現行課程作檢視和修訂。

2. 修訂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並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加入學生感興趣的社會文化史課題,如兩漢通西域、婦女的生活面貌等,讓學習變得更立體、更吸引、更有趣味。

3. 修訂課程將中國歷史組合為不同「歷史時期」,以學習重點將學習內容組織起來,從而騰出空間,加入一些有趣的新課題,並加強培養學生的歷史與思考技能,使學習變得更聚焦、更有效能,並為他們日後修讀中國歷史科、高中通識教育科或其他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目奠定基礎。

4. 為了提升學生對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認識國家與香港的關連,修訂課程內容將按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涵蓋相關的香港歷史,讓學生明白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使學習變得更切身、更有趣味。


3.   高中中國歷史科的課程架構
中四
中五
中六
必修部分
( I )「歷代發展」部分
(側重時序設計)
甲部: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
乙部: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
選修部分
( II )「歷史專題」部分
(以主題式設計,
任選一個單元)
( III )  歷史研習的態度與方法
中四
中五
中六

4.   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評核設計
評核部分
內容
比重
時間
公開考試
卷一
歷代發展
必答題(涵蓋甲、乙部)
甲部選答題(設三題選答一題)
乙部選答題(設三題選答一題)
70%
二小時十五分鐘
卷二
歷史專題
六個單元各設三題,考生在同一單元選答兩題完卷。
30%
一小時二十分鐘
 
 
 


5.   與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及就業出路的銜接
      本課程以初中中國歷史科、歷史與文化科等為基礎,銜接高等教育階段的中國歷史本科課程,為修讀本課程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中國歷史學習經歷,使他們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中國歷史的知識,提升研習歷史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作好準備。高中與基礎及高等教育的銜接,主要體現於下列三方面:
      •  在課程內容方面, 以政治史及文化史兩大領域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初中中國歷史科是本課程「歷代發展」及「歷史專題」兩部分的基礎。「歷代發展」部分突破以朝代為依歸的設計框架,著重突出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點, 以銜接高等教育的「通史式」中國歷史課程;而「歷史專題」部分則在更廣闊的層面上從文化、地理、人物、制度、宗教及性別等方面, 讓學生認識中國歷史的多元面貌, 從而為日後修習高等教育的各種專門歷史作好準備。
•  在歷史探究能力方面, 基礎教育階段初步培養學生認知、理解、觀察、分析等基本能力; 高中教育階段則在鞏固這些研習歷史的基本技能之餘,著重訓練學生啟疑、批判、評鑑、反思、辨偽等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以準備將來接受高等教育時, 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種專門的史學方法。
•  在價值觀與態度方面, 初中中國歷史科讓學生透過對歷史人物的嘉言懿行的學習, 培養良好的個人操守及對團體和社會的責任感, 建立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與歸屬感。高中中國歷史課程除藉著加強近代史及歷史專題的教學深化以上的價值觀及態度外, 還著重透過歷史研習的過程, 培養學生尊重史實、接納不同意見等客觀態度。這些不可缺少的品德和態度都有助學生日後可以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
     
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對事物作多角度的探究及分析,並具備研習歷史的正面態度和技巧,以便為日後在大專院校修習歷史、中國語言及文學、新聞、宗教、哲學、人類、社會、經濟、心理、文化研究等課程打好穩固的學術基礎。此外,歷史研習亦能讓學生學習處世方式。這種經驗對學生將來服務社會,特別是從事文物保育、文化旅遊、文物考古、檔案管理及出版編輯等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6. 高中課程文件

7. 高中評估文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